昨天,76岁的张文琦老人在沈阳铁西滑翔广场组织“勿忘国耻勿忘‘九一八’”万人签名活动,在现场,他展示了一批自己所收集的“九一八”文物史料。
前一天,民间收藏家詹洪阁、李政斌、欧瑞鹏等人,向“九一八”历史博物馆捐出了有关的文物史料。
张文琦首度公开展示的1935年日本出版的《满洲事变步兵第十联队纪念写真帖》,记载了侵华日军第十联队的“业绩”。这支侵华日军部队先后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、日俄战争、济南事变、“九一八”事变等所有侵华战争。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,记录了该部队在“九一八”事变后占领沈阳城的火车站、迫击炮厂等一些要地的情况。
其中还详细地记录了在“九一八”事变后第三天占领冯庸大学的过程,其间,捣毁了校舍、实习工厂、办公设施等,掠走飞机3架、步枪500支、轻机枪50挺及刺刀等武器弹药。
书中,还特意将冯庸大学的“庸”字印成“佣”字。张文琦说,他们这样做别有用心,意在侮辱。
欧瑞鹏捐赠的《日本地理大系——满洲篇》一书,是由日本改造社出版,于1930年12月印刷发行。该书16开本,共计357页,书中配有520余幅图片,并附有多幅地图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此书的出版时间约早于“九一八”事变9个月,但书中已将中国东北、台湾及朝鲜均纳入日本版图。欧瑞鹏说,这表明日本军国主义侵吞中国东北的野心由来已久。
该书的很多执笔者为满铁人员。对于“满铁”,欧瑞鹏这样介绍, 1907年4月,日本为“经营”中国东北而设立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正式开业,简称“满铁”。它名为铁路公司,实为代表日本政府侵略中国东北的殖民侵略机构,按日本自己的说法是“国策会社”。
书中详尽地解说了中国东北的城市概况,自然地理、地形、地势、地质构造,农、林、畜、水产业,商业、交通、丰富的矿藏资源分布及人文、历史等。欧瑞鹏说,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经济侵略的铁证,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、图谋霸占中国东北的铁证。
由侵华日军拍摄的一卷近30米长的记录“九一八”事变的原版影像也首次曝光。该片片首写有“龙山第78联队”,片名叫《奉天入城》,拍摄时间是1931年9月22日。
片中可见到成群结队扛着“三八大盖”的日本兵进入中街、小西门、沈阳故宫等带有沈阳显著标志的地点的情景,沈阳老百姓表情恐慌,纷纷关门躲避。
王建学表示,以往在日本侵华的史料中,很少见到这种由侵华日军当年拍摄的影像史料,具有不可替代性。
一张1931年发行的“满洲国邮政明信片”,画面采用的是“九一八”当夜被打死的一名侵华日军的墓地照片。捐赠者詹洪阁介绍,该照片由当年的侵华日军战地记者拍摄,画面显示,在标有“奉天北大营”的地方,立有一座木条围起的栅栏,中间位置立有木制灵位牌,上面能清晰地见到“故陆军步兵伍长新国六三君之碑”字样。上面特别注明“北大营夜袭第一个牺牲者”,“新国伍长第四中队所属”。
据詹洪阁考证,这张照片是侵华日军在第一时间拍摄的原版照片,背后盖有印章。他收藏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于1932年7月出版的《关东军纪念写真帖》和《满洲事变战杀名录》中,也证实了新国六三是一名战死的士兵。
省委党校王建学教授认为,这个重要史料的发现,再次证明了“九一八”事变东北军并不是没放一枪一炮就把沈阳城拱手相让,一些低层官兵冒着抗命杀无赦的危险,打响了抗日第一枪。统计表明,在“九一八”事变中,侵华日军除了新国六三外,还有一个叫增子正男的士兵也被打死,此外还有23人受伤。
一张32开纸张大小的由“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”在1939年发行的500元的代金券,也引起专家注意。代金券上写有“日本国通债”,“日本国通货金50元”。也就是说,这张在沈阳发行的代金券,在日本可以当50元使用。
王建学认为,这是日本对东北经济侵略的重要证据。从“九一八”事变到日本投降的14年间,日本对东北进行了极为罕见的经济掠夺和破坏。“九一八”事变的第二天,日本就占领并没收了沈阳边业银行。整个东三省官银号的16万斤黄金和200万斤现洋,全部被日军劫走。
在詹洪阁等人捐赠的文物史料中,不仅有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照片、明信片、书籍、结婚证、小学教材、报纸、地图等,还有日军使用过的卷尺、纱布、酒杯、钱包、110瓦的灯泡等。
一本1941年正中书局出版的《日本的罪状》,作者为美国的惠劳倍博士,书中揭露了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事实,并阐述了美国的观点。一本是1948年出版的《关东军的末日》,作者为前苏联的安东诺夫,书中揭露了关东军在东北的罪行。 □本报记者/赵乃林